主題:中國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聯儲局全速前進;未選擇的路徑
本文內容主要關於中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天然氣、石油、煤炭、電力、小麥、銅、鈀及其他產品價格上漲,可能會拖累歐洲陷入經濟衰退期,嚴重影響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但在我們開始討論之前,世界各國決策者都應該把下圖掛在辦公室裡。能源轉型本來就進展緩慢,尤其是當能源轉型國家在過程中陷入「鄰避」困局時(我們在今年即將發表的能源論文中將會闡述這一問題)。誠如我們經常討論,世界上最大能源公司的資本支出已經從峰值水平下降了75%,而全球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需求都處於或高於新冠疫情前水平。那些熱能供應下降速度遠快於需求下降速度的國家,現在正在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我們預計未來幾天在這方面會出現一些徹底轉變。
岑博智(Michael Cembalest)
市場及投資策略部主席
摩根資產管理
有報導稱,拜登發布行政命令禁止在聯邦土地上簽訂新的石油和天然氣租約後,現正考慮出訪沙特阿拉伯,以尋求更多的原油供應(資料來源:Axios),他的團隊已經前往委內瑞拉進行訪問,而華府正在努力「拓展」石油和天然氣行業。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中國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本文將探討中國經濟和市場的最新情況。首先,我們會討論中國與俄烏戰爭的關係,因為中國在金融和能源問題上的決策可能會削弱對俄制裁的效力:
- 能源。誠如下圖所示,歐洲和中國是能源進口大國,而俄羅斯是能源出口大國。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量,從2021的平均水平下降了約15%(參見第二張圖表)。但如果歐洲永久性地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中國可能會在未來十年內介入。西伯利亞力量(Power of Siberia)天然氣管線項目的擴張和庫頁島項目,最終可能會使俄羅斯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量每年增加約800億立方米,相比之下,自2017年以來,俄羅斯每年向歐洲出口的天然氣平均為1,900億立方米
- 貿易。自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以來,俄中貿易增長了50%。俄羅斯現在是北京方面最大的國有部門融資接收國,從中國國有機構獲得了107筆貸款和價值1,250億美元的出口信貸
- 貨幣。中國和俄羅斯從2010年開始使用本幣結算雙邊貿易,並於2014年開放了貨幣互換額度,大幅降低了雙邊貿易對美元的依賴(參見第三張圖表)
- 支付。雖然中國的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被認為是SWIFT的替代品,但在去年第四季度,它每天僅處理1.3萬筆交易,而SWIFT每天要處理4,100萬筆交易
- 聯合國。我不確定這是否重要,但中國沒有在聯合國譴責俄羅斯
從2010年開始,中國幾乎是朝鮮唯一的貿易合作夥伴(參見第四張圖表),這提醒了我們中國在地緣政治問題上的視角往往與西方不同。我們搜索了世界上所有4萬個雙邊貿易組合,沒有一個組合比朝鮮對中國的貿易依賴程度更高
在我們深入探討中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圍繞國際能源署「休克療法」計劃的一些評論,該計劃旨在讓歐洲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整個計劃看來雄心勃勃:
- 「天然氣供應商多元化」? 此舉可能會透過縮小歐洲供應而非全球需求來推高價格。此外,80%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已經運往歐洲(誠如我們上周所討論,以較高的現貨市場「TTF」價格出售)。美國液化天然氣液化設施的下一波主要浪潮要到2025年才會出現,而當中大部分產能供應已經簽約,因為開發商需要此類合同來為建設提供資金。在歐洲,德國新建液化天然氣進口設施,或是改善西班牙液化天然氣進口設施與歐洲大陸其他地區之間的連接都需要時間
- 「加速推進風能和太陽能」? 自2000年以來,歐洲風能和太陽能兆瓦時的年增長率僅為1%;瓶頸通常來自於能量傳輸和互連佇列問題。此外,電力僅佔歐洲最終能源消耗的19%。換句話說,歐洲可以更快地實現電網脫碳,但該地區仍將嚴重依賴熱能(石油、天然氣、煤炭)來生產水泥、玻璃、磚塊、鋼鐵、氨和塑膠作工業用途;以及運輸和建築供暖
- 「增加用於住宅供暖的熱泵」? 自2013年以來,歐洲住宅供暖電氣化水平保持不變,佔住宅能耗的25%,轉變非常緩慢;迄今為止,熱泵的採用主要局限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該地區採用率是歐洲其他地區的9倍
- 「核能利用最大化」? 這簡直是諷刺。在任何情況下,歐洲核電站已經以80%的容量因數運行,大部分剩餘容量由於維護停機而無法使用(美國的水平約為90%)
誠如下圖所示,歐洲過於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無法迅速降低。歐洲能源成本下降主要取決於(a)烏克蘭衝突得以解決,(b) 3、4月份天然氣需求季節性大幅下降2.5倍,以及(c) 美國/歐盟停止出於戰略儲備目的購買石油和天然氣。
無論如何,中國目前的情況如何? 像往常一樣,這是一個必須進行三角測量的問題
我了解到中國對新冠採取「疫情清零」政策,但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誠如下圖所示,中國報告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僅為韓國、新加坡和日本水平的2%。如果剔除湖北省報告的死亡人數,中國除湖北以外所有地區的官方新冠肺炎死亡率僅為其亞洲鄰國的0.05%。流行病學家很難透過觀察中國的「全因」死亡人數來進行交叉驗證,因為據報導,除了格陵蘭島和西班牙撒哈拉(摩洛哥與茅利塔尼亞之間的地區)之外,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定期報告這一數據的地方1。
其次,中國很多高頻經濟數據幾乎已經恢復正常。換句話說,無論中國採取了哪些新冠疫情措施,其大部分經濟活動都已經接近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包括電力和煤炭消耗、鋼鐵產量、公路出行、鐵路出行和房屋銷售等。只有國內航空和電影院收入顯示出流動性大大降低的跡象。
在上周的網絡直播中,我們討論了俄羅斯過去1,000年來奉行的極權主義和20世紀90年代的窗口,當時俄羅斯的地緣政治關係被削弱,與此同時北約開始東擴。推動這一短暫時期出現的因素包括:俄羅斯主權債務違約、油價暴跌至每桶10美元,以及俄羅斯外匯儲備、經常帳戶盈餘和貨幣解體。在20世紀90年代末,俄羅斯人已經渴望重回舊日,北約非常清楚這一風險:
「……對獨裁形式政府的嚮往不僅限於統治領袖階層。不同的社會群體越來越積極地表現出對威權主義的興趣。」
「在俄羅斯,開明、自由、文明和溫順的威權主義觀念很難奏效,因為俄羅斯有着如此強大且深厚的歷史傳統……如果社會不抵制威權主義,目前奉行威權主義形式的政府將會變得更加野蠻和專制。」
《俄羅斯的威權主義:民主制度面臨的危險》,A.高爾金/北約新聞處,1999年
大約在同一時間,喬治•肯南以及50名美國外交政策專家、政界人士和退休軍官簽署了一封題為「反對北約擴張」的信件,對北約擴張發出了警告。簽署人包括比爾•布蘭得利、加里•哈特、薩姆•納恩、保羅•尼采(海軍部長)、斯坦斯菲爾德•特納(海軍上將、第二艦隊司令、北約南歐和中央情報局最高盟軍司令)和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當時已經意識到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犯下的錯誤。
有沒有可能阻止烏克蘭走向毀滅? 其中一種可能的途徑是「芬蘭化」,另一種可能是在明確取得軍事保護下成為北約成員國。去年11月,美國和烏克蘭簽署了《戰略夥伴關係憲章》,聲稱美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權利,但不提供任何保護。最終,這兩條道路都沒有選擇,在史達林對烏克蘭實施恐怖大饑荒、造成400萬人死亡的90年後3,俄羅斯再次摧毀烏克蘭。在這一點上,除了捍衛者勇敢抗敵之外,唯一可能維護烏克蘭主權獨立的是湯瑪斯•傑弗遜在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中提出的「上帝神詔書意的守護」。